燕达养老 · 钻婚夫妻的书画人生
发布时间:2019-10-14 12:17 浏览次数:
如果说诗的震撼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那么书法则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丹青亦可排山倒海、气势磅礴,书画之中的山川丘壑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哪怕是周遭的一草一木,眼前的一字一语,在书画爱好者的笔下,也立刻会显得活灵活现,仿佛瞬间被赋予了生命。
吕德康和王喜兰是住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家居式养护区的老两口。离休后的生活,王喜兰擅画画,以写意画为主;吕德康好写字,以书法为主。他们时而笑谈画中的山水花鸟,时而讨论书法的雄健洒脱,夫妻俩老来伴,在舞文弄墨中自得其乐,住在燕达,写字作画,笔精墨妙,不亦乐乎。
一开始,有些不善书法绘画的老人难免觉得这门艺术太过高深,因此望而却步。但是通过多次观摩以及学员们的评价,他们渐渐体会到了书画的乐趣。慢慢地,自己便融入到燕达爱晚书画社这个大家庭中,成为其中一员。他们从最初的不懂执笔磨墨,不懂下笔勾勒,到现在下笔如有神助,轻轻松松挥毫泼墨。活到老,学到老,一幅幅栩栩如生书画作品的诞生,无一不体现出他们对学习的执着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书法是一门严肃的艺术。练习书法,讲究心静,这门严肃的艺术也就决定着课堂上的安静氛围。正如吕老师所说:“我们进入燕达大环境,心变得自然而清静。书法也是如此,常写书法磨砺了性格,陶冶了情操,让人心静如水、心态平和,从而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不矫揉造作,不故作高深,不浮夸张扬,吕老师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对待一切,我想对他来说这便是书法的魅力吧!
比起吕老师的书法课,王老师的写意花鸟课在教学时显得相对活跃。她时而跟学员开开玩笑活跃课堂气氛,时而认真讲解传授知识,学员们在欢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关于画画,王老师说:“掌握运笔、运墨,用水很重要。比如说,画线时笔要立起来,画叶子时笔要倒下。有时候学员因为年龄大记不住,就要时刻走到她们身边提醒她们。”整堂课下来,王老师基本没有坐的时间,但是看到学员大都是高龄老人,且从没停止过学习的脚步,让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也便能理解为何有的老人做梦时还在画枝桠。
吕老师和王老师的书画教学,讲究“因材施教”,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根据学员的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两位老师讲课深入浅出,耐心细致,获得学员们一致好评,使学员真正在燕达养护中心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在教授书画的同时,对于吕爷爷和王奶奶而言,同样也是一种对自己书画记忆的巩固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无独有偶,书画百变,其义同样自见。
齐白石老人曾经谈过作画:“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二老的画作都有这样的灵气,吕爷爷的字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夕阳无限好,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艺术表达的是一种心境,一种文化修养,愿二老继续在艺术的世界里徜徉,在燕达养护中心活力养老、幸福养老、快乐养老!
吕德康,山西运城人,
1933
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设计,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院副院长,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曾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党委书记。现任燕达养护中心爱晚书画社社长兼老年大学书法课老师。
王喜兰,
1932
年出生,祖籍河北省交河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化妆专修科,从事化妆设计三十年。
1994
年师从大写意画家任之先生,正式开启学画生涯,并学有所成,现担任燕达养护中心老年大学写意花鸟课老师。